所有事情总会有第一次。1995年,法国钢琴家让•皮尔•阿蒙格在他的上海音乐会上,第一次把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和《左手协奏曲》带给中国观众,并和现场观众分享了他和中国的“音乐渊源”。
让•皮尔•阿蒙格是第一位把法国音乐引入中国的法国钢琴家。对这个专门研究法国印象派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法国钢琴家来说,在创作中从亚洲因素里寻找灵感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
法国的十九世纪是东方主义的的世纪。不论绘画、文学、还是音乐,都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德彪西和拉威尔的很多成名曲就都与东方有关,比如《金鱼》、《丑娘娘,塔皇后》、《塔》、《版画集》、《水中倒影》等等。每当说起这些曲名,都会让我们产生一种亚洲的回声,或者联想到中国。
阿蒙格于1965年从阿尔菲德•科尔托音乐学院和法国政治学院毕业。随后,他来到莫斯科,和俄罗斯著名的钢琴教学家内奥斯先生学习。这段学习结束后,他便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钢琴家和外交家的生涯。
法国钢琴家Jean-Pierre-Armengaud
钢琴家生涯使让•皮尔•阿蒙格有机会访问了近四十个国家,而外交生涯让他在瑞典、德国和希腊停住了脚步。很多时候,他同时充当了外交家和法国音乐大使的双重身份。
阿蒙格在俄罗斯、德国、波兰和美国都非常受欢迎。他的录音涵盖了几乎所有法国古典音乐。让•皮尔•阿蒙格在巴黎的钢琴老师是法国钢琴音乐专家Yves Nat,他曾经教出了世界著名的德彪西和拉威尔,所以让•皮尔•阿蒙格的演奏风格也保留了纯正的法国学院派特点。
在中国古典音乐在法国还尚不为人知的九十年代,当时是法国国家广播电台音乐创作主任的阿蒙格勇敢地组织了一场中国现代音乐音乐会。他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说:“那时候,中国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不像现在朗朗、李云迪、王羽佳这类中国钢琴明星那么出名。中国还没有开放,中国音乐在法国几乎是无人所知。虽然早在60年代时,一位巴黎音乐学院的中国留学生就已经把《黄河协奏曲》带给法国听众,但影响力微乎其微。”就在这次音乐会上,阿蒙格认识了法国现代音乐作曲家梅西安的中国学生——陈其钢。陈其钢在中国非常著名,是奥运会主题曲的创作者。陈其钢把中国的古典音乐介绍给阿蒙格。这些钢琴作品主要由中国民乐作品改编而成。
1995年,受上海音乐学院邀请,让•皮尔•阿蒙格来到上海与上海交响团一起合作。他演奏了拉威尔的G大调协奏曲和左手钢琴协奏曲,这是这两个作品第一次在中国演出。后来,阿蒙格又相继去了北京中央音乐学院讲课,在台湾开了三场音乐会。
柔和、圆润、明亮的声音,风趣、富有诗意的演奏是法国钢琴学派特有的风格。起初,阿蒙格曾认为中国听众接受起来也许会比较难,不过,他后来发现中国的观众其实很喜欢这种音乐。2006年,阿蒙格在厦门鼓浪屿举办了四场音乐会,场场座无虚席。2011年,他参加法国驻华大使馆组织的“交叉文化交流节”,十三场巡演出现了同样火爆的场面。然而,在21世纪初的中国,演奏法国音乐的机会并不多,到法国留学的中国音乐家也很少。法国音乐很难进入中国。
在阿蒙格看来,拉威尔的音乐和中国音乐有很多相似之处。“拉威尔在创作中追求继承创新,讲究音乐意境,追求平衡和精确的音乐。所有这些特点都与中国音乐相协调。”阿蒙格说。
近年来,中国古典音乐的快速发展令阿蒙格十分钦佩——到处都是新建的剧院,音乐会也越来越多。在中国巡演,当他坐在剧院里用全新的钢琴演奏时,他说这在“老欧洲”是很罕见的。
中国音乐演奏水平的提高同样令阿蒙格感到惊讶。“现在不能说他们只在复制大师的演奏了,中国的钢琴家在改变,在追求自己的风格。‘钢琴家超人’不再是他们的偶像。他们更加注意自身的协调、表现力和声音的质量。”阿蒙格说。
中国音乐厅活跃、开放的气氛阿蒙格也非常喜欢。“和欧洲相比,中国的观众比较年轻,这是中国注重音乐教育的结果。虽然他们有时候看起来不太集中,但是能感受到一种激情。他们的听力很尖锐。音乐会对于他们来说是为了发现、学习和体验。”
虽然法国音乐与俄罗斯、德国这两个“音乐巨人”比起来,显得不是那么引人注意,但它还是可以给观众带来乐趣、舒服的感觉和诗意的。阿蒙格认为法国音乐是一种拥有特殊文化内涵的音乐,与中国文化有许多共同的“音符”,所以中国观众能够非常容易地接受这种音乐。
事实的确如此,虽然法国政府更喜欢推介现代艺术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但阿蒙格在中国举行的二十场法国古典音乐会依然场场爆满。在选择返场曲目时,阿蒙格总会挑选他最喜欢的中国音乐作品回报给热情的中国观众,因为这既表达了他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也显示了他对中法音乐交流的信心。(Sébastien Roussillat 法国 来源:今日中国法文版)